《寒(han)食》古诗意思是:暮春时节,长(chang)安城处处柳絮飞舞(wu)、落红无(wu)数,寒食节(jie)东风吹拂着(zhe)皇家花园的柳枝(zhi)。夜色降临,宫里忙着传蜡烛,袅袅炊烟(yan)散入王侯贵戚的家(jia)里。这首诗表达(da)了作者对封建政(zheng)治腐败现象的讽(feng)刺的思想感情(qing)。作者是唐代韩(han)翃。
原(yuan)文:
《寒食》
唐代(dai):韩翃
春城(cheng)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(dong)风御柳斜(xie)。
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创作背景:
寒食是中国古(gu)代一个传统节日,一般在冬(dong)至后一百零五天(tian),清明前两天。古人(ren)很重视这个节日,按风俗家(jia)家禁火,只(zhi)吃现成食物(wu),故名寒食。唐(tang)代制度,到清明这天(tian),皇帝宣旨取榆(yu)柳之火赏赐近臣,以示(shi)皇恩。这仪(yi)式用意有(you)二:
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(yi)结束,可(ke)以用火了;
二(er)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(men)提个醒,让大家(jia)向有功也不(bu)受禄的介子推学习,勤政为民。唐代(dai)诗人窦叔向(xiang)有《寒食日(ri)恩赐火》诗纪其实:“恩光及(ji)小臣,华烛忽惊春。电影随中使,星辉拂(fu)路人。幸因榆柳暖,一(yi)照草茅贫。”正(zheng)可与韩翃这一首诗(shi)参照。
中唐以(yi)后,几任昏君都宠幸宦(huan)官,以致他们的权势(shi)很大,败坏朝政,排斥朝官,正(zheng)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(fen)慨。有意见认为此诗正(zheng)是因此而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