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为“史家之韵”原创,首(shou)发企鹅;欢迎关注——史家之韵。
南宋著名词人柳永自己创作了一(yi)首词牌曲调,名为《望海(hai)潮》,据说柳永为求见当时的驻杭(hang)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,而作的(de)这首词,这是一首歌咏杭州市(shi)井繁华和湖山之美的词(ci),是柳永都市词中传播最广的一首,下(xia)面,我们先阅读全词:
《望海潮》——柳永
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(hui),钱塘自古繁华。
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(can)差十万人家。
云树绕(rao)堤沙。怒涛卷霜雪,天堑无涯(ya)。
市列珠玑,户盈罗绮(qi),竟豪奢。
重湖(hu)叠巘(yǎn)清嘉。有三秋(qiu)桂子,十里荷花。
羌(qiang)管弄晴,菱歌泛夜,嬉嬉钓叟莲蛙。
千骑拥高牙。乘醉听箫鼓(gu),吟赏烟霞。
异日图将好景,归去凤池夸。
当时的柳永和孙何是布(bu)衣之交。孙何在杭(hang)州担任两浙转运使,由于官府“门禁(jin)甚严”,柳永见不到他,因此写这首(shou)《望海潮》。然(ran)后柳永去拜访当时的名妓(ji)楚楚,请楚楚在孙何的宴会(hui)上唱这首词。
一日,楚楚在孙何的席间满(man)含深情地唱了《望海潮》,宾主都深(shen)受感染,认为这(zhe)首词是描写杭州繁华景象的佳作。而孙(sun)何对词中富贵儒雅风度的描写更(geng)是大加赞赏。当他得知词的作(zuo)者是柳永时,立即派人请柳(liu)永前来赴宴。
柳永的这首描绘钱(qian)塘之美的词逐渐传到了北方。相传金主(zhu)完颜亮读了这首词(ci),被词中的“三秋桂子,十(shi)里荷花”等描绘的钱塘繁华所陶醉,即引起了他“投鞭渡江”侵吞南宋(song)的野心。只是等到(dao)他打到了长江边上,在(zai)内部发生兵乱被杀,才避免了一(yi)场战祸。由此故事(shi)可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之强。
柳永在这首词中以大(da)开大阖、直起直落的笔法描写杭州的繁(fan)荣景象,仿佛在读者(zhe)面前展com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(li)史画卷。在柳词众多以“婉约”为主要特点的词中,别具神韵,气势豪迈。其气魄之(zhi)宏大,声势之雄壮,可与苏东坡的豪放词一论高低(di)。
史家之韵——借中(zhong)华文化之源远流长,品(pin)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