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颐和园,现存的最完整(zheng)的皇家园林之一,笔者去过很(hen)多次了,那些众人皆知的(de)标志性景点咱就不多赘述了,随便百度(du)一下就看到了,咱今天就给题(ti)主说两个特色的小众景致,但是比较有(you)象征性。
这个(ge)两个小景致始建于(yu)清乾隆年间,位置在万寿山的东西两(liang)侧,东边的叫做文(wen)昌阁,西边的叫(jiao)做宿云檐,他们代表着一文(wen)一武,象征着文治武功,文武(wu)双全。接下来咱细细的说一下这两个景(jing)点。
NO1,文昌阁。
100
原来这颐和园叫做清漪园,文(wen)昌阁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(nian)也就是1750年,它是颐和园内六(liu)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。文昌阁是一(yi)种传统祭祀建筑,为祭(ji)祀传说中掌管文(wen)运功名之神文曲星,1884年为慈禧(xi)太后退居休养,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(zhong)建清漪园,并改名为“颐和园(yuan)”。光绪十七年文昌阁得以重建。现在(zai)老猪探访的文昌阁就是在光绪年间复(fu)建的那座,由原来(lai)老照片中的三层(ceng)缩减为两层,遗憾的是现在已(yi)经不能登阁瞭望了。
(这(zhe)个是一百多年前文昌阁的老照片(pian)。英法联军拍摄的)
NO2,宿云檐,代表文(wen)武之中的武德。
com
(老样子先看上图清(qing)末的老照片,下图是笔者2018年亲手拍摄)
宿云檐在如今(jin)颐和园西北部。原(yuan)为一座城关,又称贝阙。清末之时,此地毫无意外的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,把供奉在这(zhe)里的银质关羽塑像抢(qiang)走。但建筑本身基本无(wu)损坏,如今可以看到当初的原貌,对于看腻味了传统景点(dian)的朋友,笔者推(tui)荐这2个小景点(dian)怀古思幽,感觉是极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