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”常记溪(xi)亭日暮,沉醉不(bu)知归路。
兴尽晚(wan)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
一阵阵清脆的娇笑声,飘在傍晚(wan)烟水濛濛的湖面上,这清朗的(de)吟诵声发自那一艘小船(chuan)之中,船上的少女罗衣如雪,雾鬓(bin)云鬟,身畔放了几簇含苞待放(fang)的荷花,她执着玉壶自斟自饮,巧笑倩兮,仙姿绰约,丰(feng)神俊采。
那船头摇橹的船娘和(he)丫鬟眼看天色晚了,在荷花丛中迷了(le)路,难免有些着急,只(zhi)有那少女依然从容悠闲,笑(xiao)意盈盈。薄酒添醉,花颜悄染一抹酡红(hong),游幸未尽,星眸流转几许微光,她(ta)嗅着怀中荷花的清香,即兴吟唱出(chu)开头那绝妙的辞章。
她(ta)就是被后世誉为“词(ci)国皇后”“千古第一才女”的易安居(ju)士——李清照。
近千年来,李清照的名字光耀文学史册(ce),与屈原、陶渊明、李(li)白、杜甫、苏轼等伟大的诗词大家齐名(ming)。她的一生跌宕起伏,历经欢喜悲愁、物是人(ren)非、山河破碎,令人唏嘘(xu)。
李清照是一位(wei)大家闺秀,她的(de)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九年进(jin)士,师承大文豪苏轼,是(shi)“苏门后四学士”之(zhi)一,一身清朗刚正(zheng)的文人风骨,为官清廉,擅长行文做(zuo)赋。
李清照的母亲出身名(ming)门,据《宋史·李格非传》记载“妻王(wang)氏,拱辰孙女,亦善文”,是状元出身的北宋名臣王拱辰的孙(sun)女。
总之(zhi)呢,就是李清照父族和母族双(shuang)方都是文化底蕴非常浓厚世(shi)代书香门第。
李格非夫妇学识渊博,性格(ge)也十分的温厚开明,他们对女儿倾注了(le)足够的关爱,并不严格按照封建(jian)礼教的规范去约(yue)束孩子,李清照自幼得以和兄弟(di)们一起读书学文,还可以(yi)偶尔出门游玩,
她的童(tong)年时光过得无忧无虑,在父母(mu)的教导下熟读诗词(ci)古文,百家经典,其惊世的才华迅速被激发出来。
少女时(shi)期的她活泼灵动,个性独立甚至有(you)些叛逆,饮酒作诗、出游划(hua)船、猜拳行令,颇有几分(fen)魏晋名士豪迈天真的风流,本质上(shang)就不同于同时期那(na)些只知道三从四德的封建女子。
那(na)一天,十六岁的李清照(zhao)带着侍女在附近的明水湖游玩(wan),行舟采莲,一时玩(wan)的兴起,耽误了回家的时辰。暮色降临,船娘在荷花荡里迷(mi)了路径,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(yi)幕,李清照即兴吟诵出这(zhe)一首《如梦令》。
回到(dao)家里,她誊写出来拿给父亲李格非看,李格非深深被女儿的才华(hua)震撼,他把这首(shou)词带出家门,和一(yi)群擅长辞令的饱学之士一同(tong)赏析,这些名人雅士都这才情所(suo)震撼。
从此,李清照名声(sheng)初显,父亲李格非(fei)也越来越欣赏女儿(er)的才华,他升任礼部员外郎之后,就把李清照母女一起(qi)接到京城。李格非才(cai)学出众,家里设宴款待许多同(tong)僚和文人名士,其中不乏张(zhang)张耒、晁补之这(zhe)样的名臣名士。
难得的是他竟然同意(yi)让女儿李清照出面拜见这些大家前辈(bei),和他们一起讨论(lun)朝政时事和诗词文章。在和这些(xie)饱学能臣、文人雅士前辈的头脑风暴(bao)中,李清照的心胸眼界和(he)格局见识也越来越宽广(guang),从原本的闺阁情(qing)怀、少年游历,逐渐扩展到家国情怀,以及对朝廷时弊的针砭。
其中慷慨激昂,一鸣惊人之作当(dang)属《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(wen)潜二首》:
君不见惊人(ren)废兴传天宝,中兴(xing)碑上今生草。
不知负国有奸雄,但说成功尊国老。
谁令妃子(zi)天上来,虢秦韩国皆天才。
花桑羯鼓玉方响,春风不敢生尘(chen)埃
……
……
可怜(lian)孝德如天大,反使将军称好在。
呜呼,奴辈乃不能道辅(fu)国用事张后专,乃能(neng)念春荠长安作斤卖。
一(yi)时之间,李清照的诗词在(zai)汴京城中备受热捧,人人点赞,号(hao)称“文章落纸,人争传之”,大家都知道(dao)了李侍郎家的大小姐少年聪慧(hui),是个惊才绝艳的女子。
八百多年后,另一个惊(jing)才绝艳的才女张爱玲说(shuo)过这样一句话:“出名要趁早”,李清照当年轻易就做到了。但是成名之(zhi)后呢?李清照并没有追逐名利(li),也没有骄傲自满,她依旧风轻云淡,闲适悠然的享受自己的闺阁少女时光(guang)。
在家里读书、写字(zi)、品茶、刺绣、侍奉父母,出游时,划船、饮酒、作(zuo)诗,捉蝴蝶、荡秋千,掏蛐蛐(qu)……她一如既往保持一(yi)颗赤子之心和少女情怀(huai),醉心于大自然的山水草(cao)木,将它们写进自己的词中,在妙笔(bi)生花中隽永传神:
《双调忆王(wang)孙》
湖上风来波浩(hao)渺。秋已暮、红稀香少。水光山色与人(ren)亲,说不尽、无穷好。
莲子已(yi)成荷叶老。青露洗、蘋花汀草。眠沙(sha)鸥鹭不回头,似也恨(hen)、人归早。
此时的李清照,年少聪慧,虽有(you)满腹才华,又有不让须眉(mei)的家国情怀,但她依然是个养在深(shen)闺,被宠溺被保护的很好的大家闺秀。
她过的(de)是衣食无缺,无(wu)忧无虑的生活,并不能真正识得(de)沧海桑田,忧愁滋味。所以她早期年(nian)少时的词读起来更多(duo)的是充实活泼,愉快欢畅、细腻纯真的(de)清新格调。
随着(zhe)年龄渐长,李清照(zhao)的心里多了一些(xie)莫名的愁绪,少(shao)女情怀总是诗。
比(bi)如那一年暮春时节里的某一天,小雨(yu)淅淅沥沥下个不停,风吹的很(hen)急。她心情也不太好,喝(he)一点小酒才睡着了,睡醒之后自己酒(jiu)意还没彻底清醒,就(jiu)着急问侍女院中的海棠(tang)花如何了:
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
昨夜雨疏风骤,浓(nong)睡不消残酒。
试问卷(juan)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知(zhi)否,知否?应是绿(lu)肥红瘦。
这一场急(ji)风疏雨,花事凋零,正如深闺的寂寞(mo)清愁寥寥几许,难言的少女惆(chou)怅心事。今天她是惜花之人,那么她的惜花之人又在哪里呢?
作为名满京华的才女,大家(jia)闺秀李清照自从及笄之后,他们(men)老李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破(po)了。公子王孙,达官显贵,多少少(shao)年郎都想聘娶才貌双全、家世显赫的(de)李清照为妻。
爱她的人还是爱她的才华(hua)先不提,只要能(neng)成就婚事,凭李格非的官声和(he)李清照的盛名,那就是一段(duan)足以光耀门楣的佳(jia)话。
但是骄傲的(de)少女李清照的怎么可能轻(qing)易为这些凡夫俗子打动,她知道(dao)这些人追逐的不(bu)过是她的虚名而已,连她本人(ren)都没见过一面,甚至连她的诗词都(dou)读不懂,又如何谈婚论(lun)嫁呢?
门当户对的联姻也有真(zhen)爱,赌书泼茶,神仙眷(juan)侣少女李清照,一直期待着那个能与(yu)她真心相知相爱的才(cai)貌仙郎。
这个(ge)人很快就出现了,他叫赵(zhao)明诚,是当朝尚书右仆射(she)兼中书侍郎家的三公子。
赵明诚(cheng)家学渊博,世代为官,但他却不是名利(li)场中人,也不爱好酒色,平时没事就去(qu)古玩市场转悠,零(ling)花钱都花在收集金石字画上面了。而(er)且,他颜值也高,学问也好,很擅长诗词,是一个潇洒俊逸、一身文艺细菌的翩翩浊世佳公子(zi)。
关于李清(qing)照和赵明诚初次相遇(yu),有很多浪漫的传说(shuo),都已经无从考证,唯一留下(xia)的证据就是那一首《点绛唇》:
蹴罢秋千,起来慵(yong)整纤纤手。露浓花瘦,薄汗轻衣(yi)透。
见客入(ru)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(ba)青梅嗅。
活泼(po)明艳的少女李清照在自己的庭院中(zhong)荡秋千,身姿轻盈,春衫飞扬。她玩累了就抬起纤纤素手(shou),整理自己的鬓发,汗水湿透了她(ta)轻薄罗衣,多么生动可爱的(de)画面。
没想到这时候,家人却引着一个少年(nian)公子走了进来,少女赶紧回避,因(yin)为走得太匆忙,鞋也跑掉了,头上(shang)的金钗也跑丢了。等等,刚才那个公子长得(de)还挺帅的,想偷偷(tou)看一眼却不好意思,就在门口低(di)头,假装去嗅青(qing)梅,却把眼光来偷(tou)觑那公子。
在礼法森(sen)严,男女大防的封建社会,李清照能在(zai)婚前和赵明诚见上一面实在已经非(fei)常不容易,他们的婚姻虽然是(shi)父母之命,也包含了一些政治因(yin)素和家族利益,但也算(suan)是自由恋爱,两情相悦了。
大概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(zhao)的诗词,把她奉为自己的女神,作为(wei)一个文艺男青年,他读懂了李(li)清照诗词中的情怀。
所以,当他见到李清(qing)照本人,更加惊(jing)为天人,软磨硬泡让父亲来李家提(ti)亲,因为两家分别属于不同的政治派系(xi),所以李格非也考虑了很长时(shi)间。他全方位考察了一下赵明(ming)诚这个男孩子,发(fa)现他和他爹完全不一样,根(gen)本无心仕途,而且才学(xue)不俗,谈吐温雅,进退有度,就觉得比较满意。
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赵(zhao)明诚一直特别尊重和仰(yang)慕李清照,这一下子就已经(jing)奠定了将来的家庭地位呀。
李格非知道李清(qing)照从小不是一般的女孩子,只(zhi)有找一个懂得她,理解她(ta),支持她的丈夫才能真正幸福(fu),他觉得赵明诚挺合适的。然后,就问了李清照的意见(jian),李清照就算再活泼开朗,这(zhe)种事情她能说啥?反正不反对(dui)就是默认了呗。
李清照和赵明(ming)诚的婚姻初始状态,应该是最美好的样子了吧。
在最美(mei)好的时光里遇见你,门当户对,家世匹(pi)配,颜值才华相当,情投意合,志(zhi)趣相仿,两情相悦……就像张爱玲在散(san)文《爱》中所写的那(na)样:于千万人之中,遇见你要遇见的人(ren)。于千万年之中,时间无涯(ya)的荒野里,没有早一步(bu),也没有迟一步,偏偏如此巧合般遇(yu)到。
没什么挫(cuo)折阻挠,没有第三者挡道,也(ye)没有恶婆婆坏妯娌,一句话:完美。活泼明朗、美丽可爱的才(cai)女嫁给了风度翩翩的(de)才子,就是当下号称甜掉牙的宠(chong)文也不敢这么写啊!
这俩人也没有辜负吃瓜群众(zhong)的期待,婚后就好(hao)的蜜里调油,并且一直(zhi)发糖,酸掉所有单身狗大牙的那种(zhong)。
赵明诚娶李清照的时候,他(ta)大学还没毕业,每个月只有初一(yi)和十五才能请假回(hui)家和李清照团聚。明明都(dou)在一个城里,却要(yao)谈异地恋,少年(nian)夫妻的短暂分别,刻骨相(xiang)思让他们爱意更浓。
那一天春日正好,赵(zhao)明诚放假回家。小两口手牵手(shou)出门去逛大相国寺文玩(wan)市场,路上遇见一个卖花(hua)郎,赵明诚买了一朵花,亲手(shou)给爱妻李清照戴上,李清照撒(sa)娇着问了他一个送命题:“说,我好看还(hai)是花好看?”
《减字木兰花·卖花担(dan)上》
卖花担上。买得一(yi)枝春欲放。泪染轻匀。犹带彤霞晓露痕。
怕(pa)郎猜道。奴面不如花面好。云鬓斜簪。徒要教郎比并看。
果然是佳偶(ou)天成,两情缱绻,伉俪情深,然(ran)后这首新词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,引得(de)无数少女少女心怦然萌动,大呼“杀狗(gou)不用赔钱吗?”
赵明诚当时还真没什么钱,家里(li)给零用钱生活费,都让他买金石(shi)字画了,李清照也很支持丈夫的收藏(cang)爱好,因为她也是个女文青,小两口志趣相投,干(gan)脆就把钱都拿出来买(mai)这些从上古时代至隋唐五代的书(shu)籍字画、碑帖拓片(pian)、青铜古器了。
至于吃穿用也都不(bu)怎么很讲究了,如果赵明诚实(shi)在看好了想要的古董,就算当了衣服(fu)也要去淘回来,李清照也都支持他,自(zi)己愿意省吃俭用,不买新衣(yi)服,不买新首饰,不做新发(fa)型。
李(li)清照《金石录后序(xu)》:余建中辛巳,始归赵氏。侯年二(er)十一,在太学作学生。赵、李族寒,素(su)贫俭,每朔望谒(ye)告出,质衣取半千钱,步入相国寺,市(shi)碑文归,相对展玩咀嚼,自(zi)谓葛天氏之民也。
作为一个曾经锦衣玉食,娇生(sheng)惯养的千金小姐,要(yao)这样紧巴巴过日子,她依然是(shi)欢喜又满足的,他们在精神上的追(zhui)求远远超过了物质的享受,爱情和兴趣(qu)让他们的内心充盈而富足。
他们经常会(hui)因为因为花高价收购一件(jian)文物兴奋的整晚睡不着觉,像两个得(de)了宝贝的孩子,掌着蜡烛爬起来(lai)细细的鉴赏讨论大半(ban)夜,有时也会因为文物太贵(gui)买不起,一起感慨惆怅,难过好几天,比如那一副开价20万钱的(de)南唐的画家徐熙的(de)《牡丹图》,两(liang)口子借回家看了好几天,不得已还是还(hai)回去了。
可是好景不长,李清照和赵明诚(cheng)婚后这种心意相通,琴瑟和谐的恩爱(ai)生活过了不久,就因为“元祐党争”被迫夫妻(qi)分别两年。
因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赵(zhao)明诚的父亲本来就属于(yu)不同朝堂派系,这次(ci)党争中李格非受到牵连,被罢免(mian)官职,遣返山东原籍。朝(chao)廷下令宗室子弟不得(de)与元祐党人子孙为(wei)婚姻。李清照早(zao)就嫁给赵明诚,本来可以不受这次政策(ce)的影响,但是她和公公闹了矛(mao)盾。
因为父亲的事(shi)情,她上书请求公公为(wei)父亲说情,但是赵挺这个混(hun)迹朝堂多年的老狐狸,在这种情况(kuang)下肯定是要保全自己和赵家,根本(ben)不可能李清照的请求。而(er)且李清照嫁给赵明诚这两年(nian)也没生下一儿半女,说话更没有分量。
骄傲又倔强的才女李(li)清照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(dao)人情冷暖,人心凉薄,她(ta)写下了“炙手可(ke)热心可寒”的诗句讥讽公公(gong),赵挺一气之下把她赶(gan)回了娘家。无力对抗家庭(ting)的赵明诚在父亲的严(yan)令之下,不得执手(shou)相看泪眼,无语凝噎,默默得送别(bie)了妻子。
李清照一路风尘仆仆,回到(dao)家里看到憔悴老父的更是倍(bei)感凄凉,她体会到世事人情变化无(wu)常,开始思考人生,又因为思念丈(zhang)夫,写下了许多经典(dian)词章:
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
红藕香残玉簟(dian)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(shang)兰舟。云中谁寄(ji)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(yi)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(xiao)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(zhou)》
薄雾浓(nong)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。
佳节又重(zhong)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
东篱把酒黄(huang)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(ren)比com黄花瘦。
明(ming)明是两个相爱的人,却被迫分隔(ge)两地,只能鸿雁传书,彼此牵念,不知(zhi)道何年何月才能(neng)再次相聚。这一份难以消除的愁绪,远(yuan)比当初“雨骤风疏”的少女情怀更加煎(jian)熬,难以消遣。
眼看着家还是那个家,人还是那些人,湖水(shui)荷塘月色风景如旧,只(zhi)是李清照再也不是当初那个(ge)巧笑倩兮、无忧无(wu)虑的少女了。
幸好,两年后,朝廷大赦天下,李格非重新回到京城(cheng),李清照也得以与赵明诚夫妻团聚。小(xiao)别胜新婚,两人更加恩爱(ai)了,如胶似漆,虽然李清照接下(xia)来几年也没生下(xia)子嗣,但是赵明诚还是顶住了家庭的(de)压力,没有纳妾。就算他已经有了官(guan)职,也表示他只爱着我(wo)们的女主李清照一个人。
没过多久,赵明诚的父(fu)亲也被皇帝坑了(le)一把,罢官贬回原籍,赵明诚作(zuo)为三公子和两个哥哥一起(qi)被遣返原籍,李清照和赵明(ming)诚一起回到山东老家过起了逍遥(yao)自在的隐居生活。
要(yao)是换了那些势利男女早就哭天(tian)抢地,叫苦连天,但(dan)是人家李清照和(he)赵明诚这一对二却活出了神(shen)仙眷侣的模样。
终于远(yuan)离了朝堂上的波云诡谲,恩爱夫妻朝(chao)夕相对,终日厮守,一切外界的纷纷扰扰好像都与他(ta)们无关。
李清照《金石录后序》:后屏居乡里十年,仰取俯拾,衣食有余(yu)。连守两郡,竭其俸入以事铅椠。每获(huo)一书,即同共勘校,整集(ji)签题。得书画彝鼎(ding),亦摩玩舒卷,指摘疵病,夜尽一烛(zhu)为率。
春有百花秋(qiu)有月 ,夏有凉风冬有雪,他们花(hua)前月下,浪漫旖旎,相依相偎,你侬我(wo)侬,岁月静好。
一起读书论诗,画画写词,一(yi)起秉烛整理鉴赏金石(shi)字画,他们夫妻的多(duo)年的文物收藏量需要有十几(ji)个房间来存放,规模(mo)堪比博物馆,价值就更不用说了。
因为他们夫妇都喜好读书(shu)藏书,李清照尤其博闻强记,所(suo)以他们发明了一个文化人的“猜书”新游戏:
饭后一(yi)起烹茶的时候,就由一人提问某典故(gu)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(juan)的第几页第几行,对(dui)方答对了才可以喝茶。因为赢了的人(ren)太过高兴,不小心把茶杯打翻了,反而喝不到一口。
后世情痴才子纳兰(lan)容若写夫妻情深(shen),引用的正是源自李清照夫妻“赌书(shu)泼茶”的典故。
李清(qing)照《金石录后序》:余性偶强(qiang)记,每饭罢,坐归(gui)来堂烹茶,指堆积(ji)书史,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(di)几页第几行,以中否角胜负(fu),为饮茶先后。中即(ji)举杯大笑,至茶倾覆怀中(zhong),反不得饮而起。
在山东原籍生活(huo)的这十多年,是李(li)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,他们的书房起名“归来堂”,李清照自号(hao)“易安居士”,都是取自陶渊明(ming)的《归去来兮辞》“倚南窗以自傲,审(shen)容膝之易安”,共同表达他(ta)们夫妻无心功名利禄,向往(wang)隐逸生活的志向。
李清照三十一岁(sui)那年,赵明诚依然把她奉(feng)为挚爱,知己,女神,爱妻,他在她(ta)的画像上题字:“易安居(ju)士三十一岁之照,清丽其(qi)词,端庄其品,归(gui)去来兮,真堪偕隐(yin)”。
赵明诚在李清照的协助下,完成了他(ta)毕生最有名的学术(shu)著作《金石录》,李清照也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(shang)开创先河的批评之作《词论》,通过对先前各家(jia)如苏轼、欧阳修、柳永、曾巩等(deng)人的评价,系统地阐述了优(you)秀词作的标准,提出了自己“别是一家(jia)”的理论,从此开山立派,笑傲文(wen)坛。
中(zhong)年危机,晚年流离(li),爱恨别离都在词里纵观李清照的一生(sheng),有美好的开始,前半(ban)生虽然有些小波折,但整体来(lai)看是非常幸福、幸运的,简(jian)直是命运的宠儿。
但是,她的好运气好像(xiang)在前半生都用光了,到了后(hou)半生开始急转直(zhi)下,饱受艰辛磨难,没能拥有一个圆满(man)的结局。
李清照和赵明诚的这一份才子才女(nu)的少年夫妻,两情相悦(yue),两心相许,情投意合,他们(men)多年来经受住了许(xu)多考验,但还是难以免俗的(de)出现了中年危机。
在青州清贫却(que)岁月温柔的隐居生活,李清照(zhao)是心满意足的。她可以(yi)舍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她(ta)可以舍弃一身的光(guang)华和盛名,她可以不要(yao)人们的崇拜和仰视,她(ta)可以不要锦衣玉食的生活,她(ta)只要和心爱得男子相知相守,于愿(yuan)已足。
但是她(ta)忽略了赵明诚作为一(yi)个男人的追求。赵明(ming)诚,官宦子弟,本身也有才(cai)学,早年间他在父兄的庇护下可以做一(yi)个富贵闲人,不追求功名利禄,也能安身立命。
但是当父亲去世之后,兄弟们各过各的,他和李清(qing)照在青州隐居多年的清贫生活,让他成长了太多。当他多次因为手头拮(jia)据,资金不足和很多心爱(ai)的金石字画失之交臂的时候,他就(jiu)慢慢的改变了心意,再(zai)也不是那个只想追求安贫乐道,岁(sui)月静好的少年了。
当他完成《金石(shi)录》之后,在全国(guo)学术圈打开了名气(qi),之前牵连父亲罢官的风(feng)波已经过去,朝廷任命他为莱(lai)州郡守。赵明诚欣然接受,他重新燃(ran)起了抱负,想通过出仕做(zuo)官,改善家里的经济(ji)条件,将来可以更好(hao)地服务于自己的金石字画收藏爱好。
赵明诚走(zou)马上任,李清照独守青州。谁(shui)也不知道这期间他们(men)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,是如何沟通得?但是,基本可以确定他(ta)们的分歧很严重,很可能是大吵一架(jia)。李清照不想让丈(zhang)夫去做官,但是赵明诚还是一(yi)意孤行的走了。
所以,李清(qing)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(de)不安和彷徨。她作为一位不世(shi)出的女词人,对(dui)一切事物都有敏感细腻的感触。
她知道(dao)这一次他们夫妻分离,并不像之前那一(yi)次一样简单,他们(men)之间出现了剧烈(lie)冲突,三观都不一致了(le)。李清照在此期间写下了了充满离愁别(bie)绪,甚至颇有内涵寓意的《凤凰(huang)台上忆吹箫》:
香冷金猊,被(bei)翻红浪,起来慵自梳头。任宝奁尘满(man),日上帘钩。生怕离怀别苦,多少事、欲说还休。新来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
休休(xiu),这回去也,千万遍《阳(yang)关》,也则难留。念武陵人远,烟锁(suo)秦楼。唯有楼前流水,应念我、终日凝(ning)眸。凝眸处,从今又添(tian),一段新愁。
整首词别的都是诉(su)说离愁别绪,空寂孤独,其中(zhong)“千万遍《阳关》,也则难留”表达了李清照想要挽(wan)留丈夫的心意,而“念武(wu)陵人远,烟锁秦楼”则(ze)化用了刘义庆《幽明录(lu)》中刘晨、阮肇误入武陵,娶仙女为(wei)妻,贪恋新欢,忘记家人亲(qin)旧的故事。
如果李清照和赵明诚(cheng)还是恩爱如初,浓情蜜(mi)意,实在难以想象一向骄傲的才女竟(jing)然会有这样担心和愁闷。
想来他们成婚多年,虽然志(zhi)趣相投,岁月静好。但是(shi)不管爱的多么浓烈(lie),激情总会渐渐褪去,两个过了(le)这么多年的隐居生活,已经成为平静相守的老夫老妻。而且,他们之间(jian)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没(mei)有生孩子。
赵明诚虽然在早(zao)年顶住了压力没有(you)纳妾,但是李清照已经三十(shi)六岁了,结婚二十年(nian),还没有生育。纵然她才华横溢,光芒(mang)万丈,但是在封建社会,无论(lun)出身多么高贵,自(zi)身能力多么卓越(yue)的女性,都不可避免要经过嫁人生子(zi)的宿命,而无子,就是女人(ren)难言的伤痛。
但(dan)是,李清照从来也不是普(pu)通的女子,她的才华和胸襟,她(ta)的见识和格局完全不让须眉,她(ta)有独立的个性和超(chao)凡的勇气,她想与其(qi)忧虑哀怨,不如主动去丈夫身(shen)边,争取把握住自己的幸福(fu)。
她收拾(shi)行李,告别姊妹亲友,一个人踏上了(le)寻夫的旅途。带着思念(nian),带着怀疑,带(dai)着对未来一切的不确定,李清照在路(lu)上写下了这一首《蝶恋花·晚止(zhi)昌乐馆寄姊妹》,全篇读不到丝毫即将和丈夫(fu)重逢的喜悦和期待:
泪(lei)湿罗衣脂粉满,四叠阳关,唱到千千(qian)遍。
人道山(shan)长山又断,萧萧微雨闻孤馆。
惜(xi)别伤离方寸乱,忘了临行,酒盏深(shen)和浅。
好把音书凭过(guo)雁,东莱不似蓬莱远。
当李清(qing)照见到丈夫的时候,她长期以来担(dan)心的事情都变成了(le)现实。赵明诚已经(jing)纳妾了,他很意外李清照的到来,只简单把她安置(zhi)在一处有些简陋的房子里,就(jiu)外出应酬了,没有嘘寒问(wen)暖,也没有温情陪伴。他(ta)再也不是那个一心只宠(chong)她爱她,和她在青(qing)州恬淡隐居,携手看云卷云舒(shu)的夫君。
可是(shi)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的一夫一妻多(duo)妾制度,丈夫纳(na)妾是合理合法的,就连皇后都要笑吟吟(yin)地为自己的夫君海选秀女,充(chong)盈后宫,绵延子嗣。而且(qie)北宋士绅纳妾和(he)蓄养家妓,李清照还能说(shuo)什么呢?
她一没哭(ku)二没闹,也没有为难侍妾,她心里难(nan)过的只是赵明诚(cheng)的改变,她感到(dao)自己不仅失去了丈夫的恩(en)爱,更失去了人生的知己。这段时(shi)间李清照的孤寂(ji)和凄凉,都在这一首(shou)《感怀》中:
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 莱,独(du)坐一室,平生所见,皆不在目前。几上有《礼(li)韵》,因信手开之,约以所开为韵(yun)作诗,偶得“子”字,因(yin)以为韵,作感怀诗(shi)。
寒窗败几无书史(shi),公路可怜合至(zhi)此。
青州从事(shi)孔方兄,终日纷纷喜(xi)生事。
作诗谢绝聊闭门,燕寝凝香有佳(jia)思。
静中吾乃得至(zhi)交,乌有先生子虚子。
这才是真正的相见不如(ru)思念,明明人在咫尺,两颗心却已经(jing)相隔天涯。他每天外出忙碌应酬,沉(chen)迷于酒色财势,她自己在家独坐一室(shi),唯有书香和孤灯为伴。
李清照在诗中引用了三(san)国袁术(字公路)穷途末路的典故(gu)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绝望,还自嘲在这里(li)她至少还有两个好朋(peng)友,一个乌有先生,一个子虚子。
他们爱情可能真的(de)和现在很多自由恋爱结婚(hun),走到中年出现家庭危机的夫妻没有什(shi)么不同。那些曾经以为会永恒的誓(shi)言,会持久的恩爱,终究在时光和世俗的磨砺中黯淡(dan)。
无论多么浪漫的热恋,总归会落到柴米油(you)盐上,李清照只求“愿得一心人(ren),白首不相离”,她可以粗茶淡饭(fan),素衣荆钗,隐居田园一(yi)辈子,为了支持丈夫收(shou)藏金石字画的爱好,食去重肉,衣(yi)去重采,首无明珠翡翠之饰,室无涂金(jin)刺绣之具”有情饮水饱(bao)。
但是不代(dai)表赵明诚也一直这么(me)想。作为一个男人,他既有自己的仕途理想,也有自(zi)己的业余爱好,而且作为一(yi)个世家子弟,一(yi)直这样粗茶淡饭的过隐居生活,也不(bu)是长久之计。
所以,自(zi)古以来的爱情总是这样,谁爱的(de)更深,谁就容易受伤,谁不(bu)够专心,就容易转身。多少深情缱(qian)绻,没有走到白头,都变(bian)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但是李清照是再聪慧不过(guo)的女子,她把伤心失(shi)望都深深埋藏在自己(ji)心里,和赵明诚之间保(bao)持了夫妻应有的体(ti)面。
很快,发生乐靖康(kang)之难,转瞬间国破家亡。李清(qing)照已经无暇再顾及他们夫妻之间的(de)裂痕,因为他们再次有了需要携手合作(zuo)完成的项目——保护多年来收藏的金石(shi)字画,那是他们夫妇大半生的心血家当(dang)。
但是他们的多(duo)年来的积累实在太多了,想要全部(bu)运走保全根本不现实。于(yu)是两人只好丢弃(qi)了很多沉重的、体积太大的、价值较低的大量文物,把剩下先装了满满十几大(da)车由赵明诚带着先(xian)行赶回江宁。
李清照留下整理剩下的藏品,等来年开春冰雪消融,走航运一起(qi)运到江宁。但是(shi)万万没想到青州很快发生了兵(bing)变,剩下大量文物几乎全部毁(hui)于战火。
(建炎元年)十二月,金人陷青州,凡所谓十余屋者,已皆为煨烬矣。
所幸李清照带着《赵氏神妙帖》等少量高价值藏品逃出了生(sheng)天,但是一路上又不幸遭遇盗贼(zei),大概是强盗没文化,不识货,所以(yi)等她到达江宁的时候,手里还能剩(sheng)下一本《赵氏神(shen)妙帖》。
真的很难想象,李清照(zhao)那样一个气度高华、恬淡悠然(ran)的才女,在兵荒马乱中孤身漂泊流离(li),长途颠簸是何等的凄惶狼狈。当她历尽生死磨难,再次来到(dao)丈夫身边的时候,前尘种种她都不(bu)想再计较了,还有什么(me)比两个人能在一起好好活(huo)着更重要呢?乱世(shi)里的相守更加珍贵不是吗(ma)?
南渡之后的李清照,诗词(ci)中融入了太多家国情怀,民族气节(jie)。这一路颠沛流离(li)的逃难经历让她(ta)亲眼见证了山河破碎,满目疮痍,她对宋高宗退避妥协的态度(du)非常不满,写下了(le)忧国忧民,怀念北方故土《蝶恋花·上(shang)巳召亲族》:
永夜恹恹欢意少。空梦长安,认取长安(an)道。
为报今年春(chun)色好,花光月影宜相照。
随意杯盘虽草草。酒美梅酸,恰称(cheng)人怀抱。
醉里插花花莫笑,可怜(lian)春似人将老。
丈夫赵(zhao)明诚任职江宁知府,工作在抗战的第一(yi)线,李清照在雪天里诗填词邀(yao)请他一起唱和,但是此时的赵明诚忙(mang)于公务,思路迟滞,费心费力也(ye)不能应对了,夫妻(qi)之间仅存的一点共同爱好也没能(neng)维持下去。
紧接(jie)着,赵明诚做出了一件让(rang)李清照更加失望(wang)寒心的事情。据《续资(zi)治通鉴》记载:赵明诚即将要(yao)前往湖州上任,在(zai)离开江宁之前得知(zhi)叛军王亦兵变的消息,没有做防范部(bu)署。在叛军攻城那晚他用(yong)绳子翻墙跑路了“迟明(ming),访明诚,则与(yu)通判毋丘绛、观察推官汤允恭缒城(cheng)宵遁矣”。
所幸有人事先重视了这个事情,做好(hao)了埋伏,平定了叛乱(luan),守住了城池。
不管(guan)怎么说,赵明诚这件事(shi)办的相当不地道,先不说什么(me)保家卫国,爱民如子(zi)之类的为官责任问题,他好像根本完全(quan)忘记了城里还有他的老妻(qi)李清照,一旦叛军成功夺了(le)城池,李清照作为前任知府的(de)家属肯定是必死无疑的。
李清照当然也非常生气,她(ta)不仅气赵明诚不顾夫妻情谊,更气他(ta)贪生怕死,只顾自己逃命(ming),不顾家国百姓。她写下了那(na)一首激扬千古的《夏日绝(jue)句》:
生当作人(ren)杰,死亦为鬼雄。
至今(jin)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
赵明诚的(de)日子也不好过,他晚节不保,被朝廷革(ge)职,湖州的新工作也丢了,只好带着李(li)清照前往江西定居。
但是风雨飘(piao)摇的南宋朝廷实在(zai)太缺人才了,没过多久他又(you)一次被安排前往湖州任命,他告别李清照,前往建康(kang)面圣,打算领了上任资料回(hui)来带老妻一起去湖州。
林清照万万没想到很快(kuai)就接到了赵明诚病危的(de)家书,等她赶来的时候,赵明(ming)诚已经奄奄一息,很快就病逝了。
二十八年的夫妻(qi)相守,至此,戛然(ran)而止,没有任何(he)预告,犹如一场梦,醒来已经(jing)阴阳两隔。
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寻寻觅觅,冷(leng)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(nan)将息。三杯两盏(zhan)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(ye)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(geng)兼细雨,到黄昏(hun)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(yi)个愁字了得!
《偶成》
十五年前花(hua)月底,相从曾赋赏花诗。
今看花月浑相似(si),安得情怀似往时。
晚年丧夫的李清照(zhao)犹如孤雁哀鸣,尽管身心疲惫,容颜憔悴,但是她(ta)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倒下去,她还(hai)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要去做,那(na)就是完成丈夫临别的嘱托(tuo),保护她们夫妻毕生(sheng)的藏品。
尽管乱世流离,尽管孑然一身,李清照还(hai)是收拾好残破的心情,尽(jin)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着那些金石字(zi)画,就像在守护着她和丈夫多年来的美(mei)好回忆。
可是一个封(feng)建社会的女子,没有(you)丈夫依傍根本寸步难行,这么多的宝物(wu)不仅难以护持说不(bu)定还要因为“怀(huai)璧其罪”引火烧身。
李清(qing)照准备前往洪州投奔(ben)赵明诚的妹妹家,因为(wei)妹夫官至兵部侍郎,是很有能力(li)帮忙的。她打点了大量的文物古籍(ji),托赵明诚昔日心腹先行带往洪州(zhou),但是万万没想到,金(jin)兵攻陷洪州,官员和皇室宗亲全部逃离(li),这一批文物不幸流失。
无奈之下,李清照想(xiang)要把大部分珍品献给官府(fu)朝廷,但是在此过程中,又因为(wei)战乱这一批文物几经(jing)波折不知所踪。
李清照夫妇(fu)毕生的心血收藏,已经在战乱中(zhong)失去了十之七八。李(li)清照带着珍爱的(de)一小部分文物辗转逃难,在越州(zhou)暂时落脚的时候,又被盗贼挖开墙壁,偷走(zou)了藏在床下的几筐书画。
在乱世中,人(ren)命尚且难以保全,何况这些(xie)身外之物,但是李清照却把这些看得比(bi)自己的生命更重要,她大病(bing)一场,守着仅剩(sheng)的几本古籍字帖,感到了深深地无(wu)力和疲倦。
这时(shi)候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走近了她(ta)的生命,他当时任职右承务郎、监(jian)诸军审计司官吏,为人(ren)乖觉,巧舌如簧(huang),在李清照生病期间无微(wei)不至的照顾,给她带来了一(yi)份难得的温暖和关怀(huai)。
李清照和弟弟李(li)迒都是心思纯净的人,也被张汝舟的付(fu)出所感动,李清照以49岁高龄再嫁张汝舟为妻,只是(shi)为了晚年有一个栖身之(zhi)处,有个可以嘘寒问暖的人罢了。
但(dan)是这个张汝舟很快暴露出真实嘴脸,他想要图谋的是李清照的那些金石字(zi)画,那些已经遗失在战乱中(zhong)的珍贵藏品,李(li)清照拿不出来,就算拿出来也一(yi)点不愿意给他,这个恶徒竟然对李清照(zhao)挥起了拳头。
可怜孤傲高洁了大半生的千古才(cai)女,到了晚年却要受这样的折辱(ru)。李清照终究不是一般女人,她收(shou)集了张汝舟的罪证,把(ba)他告上公堂,公开“休夫(fu)”,甚至愿意付出自己坐牢两年(nian)的代价。
张汝舟得到(dao)了应有的惩罚,李清照恢复自由之身,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,她只在(zai)牢里呆了九天就被释放出来(lai)。
历经诸多磨难(nan)的李清照,已经心如止水,面对封建礼(li)法之下世人的冷嘲热讽,闲(xian)言碎语,一概置若(ruo)罔闻,丝毫不萦于心,多(duo)少挫折磨难都走过来了,这几句流(liu)言算得了什么呢?懂她得人自然会懂(dong),不懂得人费尽唇舌也(ye)是枉然:
《摊破浣溪沙·病(bing)起萧萧两鬓华》
病起萧萧两鬓华,卧看残月上窗纱。
豆蔻连梢煎(jian)熟水,莫分茶。
枕上诗书闲处好,门前风景雨(yu)来佳。
终日向人多酝藉,木(mu)犀花。
李清照的晚年(nian)定居南宋都城临安(an),跟着弟弟生活。当一切尘(chen)埃落定,岁月的霜(shuang)华染白了她的鬓(bin)发,乱世的风雨吹(chui)皱了她的眼角,或许在南方的某一个春(chun)朝,她仍会回想起曾经少(shao)年时微醺泛舟的任性恣意,低(di)头嗅青梅的羞涩,青州十年的隐(yin)逸……
只是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(na)遥远的故土,再也回(hui)不去了,只有她用自己的率真、独(du)立、勇敢、高洁、叛(pan)逆、坚韧以及不世(shi)出的才华奏响了一曲(qu)关于爱情、理想、自我(wo)、家国天下的千古悲歌。
李清(qing)照,作为一位封建社(she)会的女性,她远远比我们在语文和历(li)史课本中所知道的(de)更了不起。
ps:
1、关于李清照的生母有争议,有(you)一种说法是她的生母是李格非的原配(pei)王氏,是北宋宰相王珪(gui)长女王氏。
2、关于赵明诚是否纳妾也有争议,但(dan)是我认为是有的。明显(xian)的证据就是李清照所写的《金石录后(hou)序》关于赵明诚临终(zhong)前的记载:“八月(yue)十八日,遂不起。取笔作诗,绝笔而(er)终,殊无分香卖履(lu)之意。”其中“分香卖履(lu)”的典故出自三国曹(cao)操安排众位小妾(qie)的故事:汉.曹操(cao)《遗令》:“余香可分与诸夫人,不命(ming)祭。诸舍中(指众妾)无所为(wei),可学做组履卖也(ye)。”
南山橘暖/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