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高跟鞋成为当代(dai)女生的最爱,高跟鞋是让每个女性变(bian)美的“灰姑娘的玻璃鞋”,让(rang)脚型腿型看着更完美,每(mei)个女生至少都会有一双属于自己的(de)高跟鞋。穿上高跟鞋会显得仪态万(wan)千,走路轻盈亮(liang)眼,让很多男生禁不住多看一(yi)眼。
可是,在没有高跟鞋的古代,女生就没(mei)有高跟鞋可以选择来美化自己的脚型。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女性脚小更(geng)能展示身材,摇曳生姿,有不少歌颂(song)小脚的诗。以女子娇弱,步履(lu)迟缓,摇曳生姿为高(gao)贵动人。女子缠足盛行,大约(yue)是在五代十国的南唐。陶(tao)宗仪的《辍耕录· 缠(chan)足》中记载,“李后(hou)主宫嫔娘,纤丽善舞,后主(zhu)做金莲高六尺,饰以宝物细(xi)带璎珞,莲中做品色瑞莲。令娘(niang)以帛缠脚,令纤(xian)小屈上,做新月状。素(su)养袜舞云中,回旋有凌(ling)云之态。由是宫人皆效之。”
但南唐后主李煜宠爱的(de)妃子并非缠足第一人,她(ta)的脚也绝非三寸金莲(lian),三寸金莲大小的(de)脚是绝对无法跳出那样妙曼的舞姿。只(zhi)是她用锦帛将自己的脚裹起来,使(shi)脚看起来玲珑可爱,弓起脚背跳舞(wu)使脚如新月状,深得李后主宠幸。宫中的女子为得到(dao)李后主的宠幸,开始争相仿效。后来,这种缠足的方式传到民(min)间,愈演愈烈,越缠越小。
说到三(san)寸金莲,你肯定不禁要问,妇女因缠裹(guo)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要称(cheng)为“三寸金莲”?有(you)学者认为,小脚(jiao)之所以称为金莲,应该和(he)佛教文化中的莲花(hua)有关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(ran),濯清涟而不妖,在佛门被(bei)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。而且(qie)在佛教艺术中,菩萨(sa)都是赤脚站在莲花上(shang)的。所以把莲花与(yu)小脚联系起来当成一种(zhong)美称也是无疑的。在前面加上“金”字,是出于中国人的传统语言习(xi)惯,中国人喜欢(huan)用金字来修饰美好的事(shi)物,所以在“莲”前面用“金”来修饰(shi),也是对小脚的一种(zhong)美称。
再后来,小脚(jiao)又根据大小再来分贵贱美丑,以三(san)寸之内者为金莲,以四寸以(yi)内者为银莲,以大宇(yu)四寸者为铁莲。后来金莲也(ye)被用来泛指缠足鞋,金莲成了(le)小脚的代名词。
虽然小脚在(zai)当时在妇女中广为流传,也深受广大男士的喜爱,甚至不(bu)少文人墨客都曾写诗来赞美小脚。可(ke)是,当时的妇女为了能裹出小脚,所受的苦不是一般能忍受(shou)的。
缠足的女子要从幼年开始裹束自(zi)己的脚,慢慢地拗折足部骨骼,使之(zhi)畸形。缠足步骤分别为:试缠、试(shi)紧、裹尖、裹瘦、裹弯。试(shi)缠和试紧的疼痛感相对(dui)是最轻的,还在可以承受(shou)的范围之内,还能够勉(mian)强下地走路。从裹(guo)尖这个阶段开始就疼痛难耐,白天脚(jiao)疼得寸步难行,到了晚上睡觉,脚不但疼,而且(qie)放在被子里闷热得就像炭火烧着(zhe)一样痛苦。有的少女疼得受不(bu)了解开裹脚布,被父母发现(xian)难免不了一顿毒(du)打。缠足后的一双小(xiao)脚,不仅在实际(ji)生活中有种种不便,而且在整个(ge)裹脚过程中,妇女要承受极(ji)大的伤残痛苦。
缠足这(zhe)一旧俗直到孙总山颁布禁止女子缠足(zu)的法令才得以完全消失。中国历(li)史上女人缠足,是对人性心里和生(sheng)理的严重摧残,活(huo)生生将健康的人致残。我们对中(zhong)国传统文化应该去其糟粕(po)取其精华,绝不可以盲目全盘(pan)继承。
有历史,有文物,有情怀。欢迎关注(zhu)微信公众号:国宝时空